大疆创新:全球无人机霸主,凭什么全球第一!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
在全球科技产业的版图上,大疆创新(DJI)的崛起堪称一个商业奇迹。这家源自中国深圳的无人机企业,从诞生之初便展现出 “生而全球化” 的特质,在短短十余年间不仅彻底改写了全球无人机行业的竞争格局,更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扩张的典范。
从最初二十平方米的简陋仓库到如今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80%以上份额的行业霸主,大疆的成功绝非偶然。
一、崛起历程:从仓库起步到全球领航
2006 年,汪滔与同学在深圳小仓库创立大疆创新,初期专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研发。创业初期困难重重,资金、海外运营和技术问题频出,创始团队差点解散,但也铸就了大疆坚韧和重技术创新的文化。
2010 年,大疆发布 Ace One,获专业航模爱好者认可,收获第一桶金和国际声誉。2012年,“精灵” Phantom 系列消费级航拍一体无人机推出,性能好、价格亲民,让航拍走进大众生活,凭借着自身的核心实力敲开了北美市场的大门。

大疆全球化路径独特,“先海外后本土”。2010 年代初,欧美因户外运动文化盛行,对航拍无人机需求大,大疆率先打开欧美市场。2023年,大疆的营业额为 500 亿元,其中,海外收入占比80%。
大疆产品迭代快、技术创新能力强,构建了消费级、专业级和工业级完整产品矩阵。2014 - 2015 年获国际权威认可,推动全球化品牌建设。如今,大疆业务拓展至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,建立销售与服务网络,全球员工达 1.5 万人,在全球消费级和专业级无人机市场占有率极高。
二、技术为王: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
大疆在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霸主地位,从根本上源自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投入。与许多中国科技企业不同,大疆从创立之初就选择了自主创新的道路,而非模仿或改良国外现有技术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曾评价大疆:"它先进得不像一家中国企业,这是一家全世界都在追赶的中国公司"。这种技术领先优势不是偶然获得的,而是大疆将年利润的15%持续投入研发、1/4员工为研发人员的战略决策所结出的硕果。
据大疆2021年财报显示,大疆累计申请专利1.8万余件,其中PCT(《专利合作条约》,是于1970年签订的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)国际申请多达5800余件,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。

大疆创新始终坚持以产品研发为导向,采用“技术领先”的差异化战略,通过高科技促进顶级产品的创造,弥补自身作为全球化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所面临的经济劣势。
在核心产品的研发以外,大疆通过开拓相关的产品矩阵来服务于多个行业领域。大疆还推出了行业级无人机,如经纬系列等,现已广泛用于飞行平台、软件服务、开发者技术及工农业等领域。大疆在无人机及相关领域打造出一整套完善的产品矩阵,形成特有的产品体系。

大疆的技术领先不是静态优势,而是通过持续高研发投入维持的动态竞争力。即使在面临美国制裁和市场挑战的艰难时期,大疆也未缩减研发预算,反而加大创新力度。
这种对技术近乎偏执的追求,源自创始人汪滔的个人特质—他是一位"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",办公室门上写着"只带脑子""不带情绪"的标语,每周工作80多个小时。
汪滔将日本手工艺的极致精神注入大疆产品哲学:"真正美的事物极具感染力",这种追求完美的文化成为大疆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。
三、市场策略:分层布局与差异深耕
大疆在全球化布局中展现出卓越的市场洞察力和战略执行力,其差异化市场策略成为制胜关键。大疆将海外市场精细划分为三个层级,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精准策略。
一级市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市场,2022年,大疆海外营收的40%来自北美市场。
该市场成熟度高、品牌知名度高,大疆在此主要开展以促进购买转化为目的的推广活动。它深入了解不同用户需求,为摄影爱好者提供高画质且易操作的产品,为农业从业者打造用于精准喷洒和农田测绘的专业无人机。
此外,大疆还积极与当地科技企业、摄影机构合作,举办各类体验活动和摄影赛事,以此提升品牌曝光度和用户参与度。
二级市场是欧洲,大疆以英国为切入点,深耕市场、树立品牌形象。针对欧洲各国法规政策与用户需求差异,推出定制化产品与多语言服务。

在德国,推出高精度工业测绘无人机,契合当地制造业需求;在法国,与艺术机构合作举办无人机艺术展览,提升品牌在文化艺术领域影响力,逐步拓展至德、法等国。
三级市场涵盖大洋洲和亚洲部分地区,处于开拓阶段。大疆依据当地经济水平与市场特点,推出多元产品。
在经济欠发达地区,提供价格亲民、操作简易的入门级无人机;在科技发展较快的城市,举办创新应用大赛,鼓励开发者探索新场景,培育市场需求。
在拓展海外市场同时,大疆也重视国内市场。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无人机认知加深,2018 年中国大陆地区成为大疆增长最快的市场,实现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。
在国内,大疆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推动无人机在教育、科研领域应用;举办科普活动,提升公众认知,培育市场土壤。到 2024 年,大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依然稳固,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占据九成以上份额 ,持续引领国内市场发展。
四、营销之道:线上线下协同发力
大疆在国际市场搭建起线上线下协同的销售体系,通过多种营销方式扩大市场影响力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售额。
线上营销层面,官网作为品牌核心,展示产品详情、分享教程案例,并收集用户反馈助力产品改进。同时,大疆借助亚马逊、eBay 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流量,优化页面、提供优质服务,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产品。
此外,大疆充分挖掘 YouTube、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的营销潜力。与众多科技博主、KOL 合作,制作航拍和产品测评视频,如 Casey Neistat 分享的 MAVIC Pro 测评视频浏览量超 1100 万次,有效激发购买欲。
在 Instagram 上,大疆巧用 UGC,设置 “djicreator” 标签鼓励用户分享作品,还定期举办摄影比赛,提升用户黏性和品牌影响力。截至 2024 年,社交媒体带来的销售额占比逐年上升。
在线下,大疆借助代理商和实体店,为用户提供产品体验、专业咨询以及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。代理商覆盖零售和行业应用领域,实体店(直营旗舰店和官方授权体验店)分布在北美等地,店内设置体验区域,让用户亲身感受产品性能。
2016 年,大疆与苹果合作,超 400 家 Apple Store 零售店展示售卖大疆无人机。大疆借此拓宽渠道、提升知名度,还为 Apple Store 员工提供培训,保障服务质量。

大疆还打造了 DJI FORUM 技术交流社区和 SkyPixel 航拍创作分享平台,并举办天空之城影像大赛。社区方便用户交流技术,大赛吸引全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 20 万创作者参与,丰富用户体验,增强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五、直面挑战:逆境突围的坚韧之道
在大疆的出海征程中,道路并非一马平川。潜在的市场瓶颈、美国禁令带来的压力以及专利产权方面的纠纷,都为大疆制造了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。
2017 年起,大疆多次收到美国监管层警告,美国军方停止使用其无人机;2020 年 12 月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;2023 年 5 月,美国法院裁定大疆侵犯美国航空航天公司德事隆集团两项专利,要求支付巨额赔款。
面对重重压力,大疆并未退缩。在美国开设工厂、推出政府版本无人机系统,积极应对管制;面对专利诉讼,大疆坚称自身专利申请在先,组建专业法律与技术团队,深入研究并收集证据,坚决上诉维护权益。
背后支撑大疆的,是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与过硬的产品竞争力。
即便面临制裁,大疆在美国民用及军事领域占比仍超过80%,涨价后市场份额不降反升,彰显了强大的品牌韧性。过去八年,大疆无论是在欧洲,还是美国,都呈现“越制裁卖得越好”的现象。

在过去的十六年里,大疆不仅持续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,还在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规则。其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不仅源于精细化的运营策略,更离不开国际市场对大疆智能硬件的高度认可。
尽管在出海过程中遭遇过一些挫折,但大疆始终未曾被打败,其独特的出海模式已成为众多企业借鉴的典范。
出海远民公司介绍
-
出海俱乐部:提供专业咨询、线下公开课、企业内训等会员服务; -
出海训练营: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的黄埔军校;
-
全球化建议书:通过十大维度诊断中小企业全球化阶段和能力,为其出海战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;
-
海外建厂报告:深入分析海外投资设厂的优劣势与成本对比,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;
-
国家总经理发展项目:培养和储备国家总经理后备干部人才梯队,支撑企业中长期全球化发展;
-
出海咨询:战略、营销服、HR、渠道、品牌、财经、合规、行政、公共关系、ESG等领域;
-
海外陪跑:陪同客户直接到海外业务现场协助方案落地。

出海远民专著

